方言与民俗(音频)丨周楚玲:第一游波罗,第二娶老婆(广东广州黄埔区粤语)
波 罗 诞
第 一 游 波 罗 第 二 娶 老 婆
南海神庙,也称“波罗庙”
“波罗诞”,即南海神诞,是广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庙会。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到二月十三日,广州黄埔庙头村的村民齐聚于南海神庙(也称“波罗庙”)共同庆祝南海神的诞辰。民间俗语有云:“第一游波罗,第二娶老婆。”对于这一俗语,当地人解释曰:“‘波罗诞’游波罗乃人生大事,‘娶老婆’是次要的。”有人则称:“游过波罗就会有好姻缘,单身男儿便能找到老婆。”可见,“波罗诞”庙会在当地影响深远,其在年轻群体中受欢迎程度更是超乎想象。
五 子 朝 王
“五子朝王”是“波罗诞”庙会规模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。相传,南海神有5个儿子,“大案”、“源案”、“始案”、“长案”和“祖案”。五子神像分别由南海神庙附近的乡民在村中供奉,供奉的乡村号称“波罗十五乡”。农历二月十三当天,“波罗十五乡”的乡民盛装打扮,恭恭敬敬地抬起南海神的五个“儿子”神像,浩浩荡荡地上街巡游,将神像抬进南海神庙为南海神祝寿。其中,三儿子“始案”外号“硬颈三”,因其脾气坏、不孝顺,每年都是反方向被抬进庙中。巡游时,锣鼓声雄壮激昂、鞭炮声响彻云霄、欢呼声不绝于耳,威风凛凛的舞龙、舞狮沿途奔跑跳跃,飞舞翻腾,气势恢宏、振奋人心。游客纷纷拿起相机,旋转光圈,捕捉这壮观的场景;勇猛的少年固执地追着舞龙舞狮,只为摸一下龙身、狮头;坐在爸爸肩头的儿童惊讶地睁大了眼睛,一脸好奇……
花 朝 盛 会
花朝节,简称花朝,俗称“花神节”。在农历二月十四、十五两天,姑娘们穿上飘逸长裙、头戴花饰,携三两好友来到南海神庙拜花祈福、赏花咏春。百花在温暖的日子里竞相绽放,姑娘在这里观花开繁盛、舒浪漫情怀。
花朝节期间,“花仙子”手捧鲜花向南海神祈福,祈求南海神保佑这片土地风调雨顺。乡民、游客纷纷与“花仙子”握手,希望可以沾沾喜气。此外,大量的红绳、红布系挂在枝头,代表了人们对百花繁盛的美好祝愿。
近年,花朝节更是开展了广场歌舞剧、中国古代服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,以新颖的形式传承民俗,重现古代“花朝盛会”的场景。
“波罗诞”买波罗鸡
俗话说:“有波罗庙就有波罗鸡。”游波罗不可错过的好东西非“波罗鸡”莫属。“波罗鸡”并非真鸡,而是广州市民家喻户晓的一种工艺品。在游波罗后,人们通常都会买几只“波罗鸡”回家,感受精巧手工艺品传递出的独特生命力。
“波罗鸡”的制作全靠手工,需要36道工序。首先要用泥土或硬纸塑造鸡芯模,然后一针一线地缝上鸡脚,一层一层地黏上真鸡毛,一笔一画地为其上色,这其中包括了晒干、涂色、粘毛、再晒干,再涂色等工序,制作完整的“波罗鸡”需要耗时一年。
由于“波罗鸡”的制作十分耗时耗力,年轻人多不愿制作,因此“波罗鸡”的传承出现“断代”现象,现在黄埔庙头村里,依然在坚持制作波罗鸡的只剩十几户人家,并且以老人为主力。
“波罗诞”包波罗粽
我到庙会卖鸡头
你用门匙开锁头
家中有粽在镬头
要吃粽子坐炕头
食完饮茶润润喉
这首在黄埔流传已久的打油诗,生动地描述了“波罗诞”期间,黄埔寻常百姓家让客人用粽子招呼自己的情景。
“波罗诞”包粽子是庙头社区一带沿袭多年的风俗,每当“波罗诞”来临,乡民便齐聚祠堂包粽子。“波罗粽”要包得实,普通端午粽切开就散,波罗粽则可以切片吃,其口感粘糯,肉香十足。传说,在小孩脖子上挂一个“波罗粽”,寓意丰衣足食;粽子的形状可以辟邪,吃的粽子越大,越能保平安。
在“波罗诞”庙会,观赏充满民俗色彩的手工艺品、品尝不可错过的地道美食、感受当地浓郁的民俗拜祭氛围,在游乐中与艺术、民俗相遇,与广州的过往岁月重逢。
即事
[宋] 刘克庄
香火万家市,
烟花二月时。
居人空巷出,
去赛海神庙。
音频提供:刘嘉安
图片来源:网络
方言点:广东广州黄埔区
文章撰写:周楚玲
本期编辑丨周楚玲
本期审读丨王雅茜
责任编辑丨老 甘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往期精彩回顾
方言与民俗(音频) | 林羽仪: 正月"营老爷" (揭西金和闽语)
方言与民俗(音频)| 叶晓芬:安顺蜡染(贵州安顺话)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